5支团队,20名大学生,2000元启动资金,为期10天的华东理工大学的暑期创业实战赛在成都结束。从各自揣着不同的创业方案分散出击,到为了生存四人合吃一碗面,再到日盈利千元,这些年轻人们在10天的时间里最终实现盈利近万元。创业的酸甜苦辣汇成一句话“情怀是星辰大海,现实却是筚路蓝缕”。
此次华东理工大学前往成都创业的5支队伍创业理论非常丰富,在异地创业前,这20名大学生已经通过策划撰写、方案申报、团队答辩、专业培训、实战路演等重重考验。但是他们的实践经验为“0”。
离开父母的支持,没有朋友的帮助,仅靠自己在陌生的城市创业。他们需要明细收支,合理安排,在10天内创造尽可能多的盈利。
开始创业,最先接受的一课就是碰壁受挫。
“我们都爱脆香米”队辛苦销售文创周边,却被城管一再驱逐;“章鱼哥的黑管乐队”四处寻求合作却多次被拒,大学生的专业咨询在资质和服务水平上屡遭质疑;“柚子队”精心准备机器人编程课程遭遇“零生源”窘境,新生团队缺乏教育行业创业信任,举步维艰,加之前期大额投入陷入财政危机;“流浪花梨”队圆满完成机构合作亲子互动体验教育后,却被告知不再后续合作,还得从零再出发。
只有P-space队挖掘快生活和慢成长的关注点,围绕“封存”记忆,开发电影留香相册项目,提供给顾客DIY制作留香电影票相册,并在其中加入拍立得服务烙印回忆的机会。率先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但是生存的压力之下,他们不敢稍作休息,仍旧早出晚归地奔波于大街小巷,坚韧不拔,不断精进,赛程开启3天便积累了2430元的收入。
由刘逸捷等名4同学组成的“流浪花梨”团队创业计划是“小陪伴,大成长”,通过举办益智、手工、游戏等项目来丰富暑托班儿童的课余生活。他们的创业方案来成都前受到许多人的认可与赞赏。但是来到成都后,方案“水土不服”,屡屡受挫,处处碰壁。
创业第一天,多家教育机构、社区电话沟通和实地洽谈未果,虽然得到了负责人认可项目计划和质量的反馈,但根本无法与市场上体系完善的课程相比拼。几经辗转,只在一家暑托机构获得了一次试讲的机会。
迫于生存,团队不得不调整了创业思路及盈利模式。
他们将成都大力推进文创产业发展、建设西部文创中心的规划的核心发展与自身项目原有的DIY制作标本技术相结合,在制作植物标本的同时加入经典古诗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人们在繁忙之余也能感受诗意中的自然之美。“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拉近了人与都市的距离,却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不是简单地售卖书签,而是在其中增添了许多成都元素。“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小小的书签上承载的意义早已不凡。
虽然这个项目效果不错,但是最初在他们眼中,这个项目不够高大上,只是为了应急的转向,连他们自己对新项目都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意料之外的是,植物标本的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销量逐渐增加,资金情况从“四人一碗面”变成了“四人四碗面”。
赛程进行到后半段时,同样选择教育体验方向创业的另外三支团队面临着淘汰的危险。开始盈利的“流浪花梨”团队干脆“收购”了另外三支团队,开始形成合作。4支团队分工明确,从文案搜集到标本制作、从外宣推销到利润分成。合作之后,最高日盈利近千元,而“流浪花梨”团队作为4支团队中提供想法的团队与项目组织者,在盈利分配中取得了最高分成。
作为上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品牌项目以及华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特色项目,暑期创业实战赛至今已经走过19个年头,共吸引万余名华理学子报名参加,超百支团队进行了异地生存创业体验。
来源:文汇
上一篇: 敢闯会创 爱拼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