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各大招聘网站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学历那一栏出现了“全日制本科”的字样,而有的单位干脆注明“不招收非全日制大学毕业生”。似乎在HR的眼里,全日制本科是一个香饽饽,而非全日制则像后妈养的一般不受待见。有的HR甚至直接将非全降低了一档,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等于全日制本科,非全日制本科等于全日制大专”。在这样理念的主导下,非全日制的学生多多少少会在就业市场受到歧视,那么这样的想法对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差别1 学习时间不同
这是表面的差别。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二者的学习时间是不同的。全日制,是指按照国家法定工作、学习时间进行全天候学习的一种方式。全日在校学习的学校,称为全日制学校,学生全天在校上课,以教学为主。
与之相对的,非全日制指的就是灵活安排时间,并非一整天都在校学习。很多非全日制的学生可能有自己的工作,会根据工作来安排学习的时间,常见的非全日制学历有自考、电大、函授等。
差别2 生源质量不同
小编认为,这才是造成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区别对待的本质原因。
从本科来看,全日制本科是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每年6月(原为7月)的统一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各高校通过省一级招办录取进入各高校就读而获得的学历,也就是高考选拔人才。而非全日制本科主要分为自考本科、成人高考、远程教育、业余教育、开放教育等多种类型,没有固定修业年限,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既可以在相关教育机构学习也可以自学。也就是说,非全日制本科其实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入学衡量标准,和全国统一的高考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高考直接进入本科大学的学生是不需要再参加自考本科或是成人高考之类提升学历的考试获取本科学历的,换句话来说,绝大部分就读非全日制本科的学生都是在高考中失败的,非全日制给了他们一个从头来过的机会。
而在研究生学历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又有所不同。不论是报考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都必须要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来录取,也就是说两者在初试中写的是同一套题。但在复试阶段,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复试又是不同的,有的高校还会出现将报名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调剂到非全的情况,小编有个同学就是报名中南大学的全日制法学研究生被调剂到了非全日制。而且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人数日益增加,但非全的报考人数却一直门可罗雀,一些知名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甚至会出现等额复试的情况,相当于过了初试就能上。可饶是如此,实力较高信心较强的考生还是会选报全日制研究生,这样一来,非全日制又成了被剩下的那一波。
非全日制的出发点本身是好的,它极大满足了全民终身教育的需求,对无缘通过全日制学习获取知识以及学历的人来说,非全日制教育一定程度保障了他们的“受教育权”。但由于政策和教育环境的不成熟,我国的非全日制教育在之前可以说是乱象丛生。在非全日制教育早期试点摸索、制度确立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因招考方式、标准的混乱,功利心态导致的教学培养体系、学历学位授予考核松散,甚至不乏“硕士掏钱就行”说法,非全日制教育无形中被打上“质量低”标签。而有的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情况也不容乐观,招录情形冷热不均,选择非全日制的考生多青睐人文社科经管领域,如工商管理硕士就常年爆满,而部分院校的理工类学科则门可罗雀、难以维系。还有部分院校发展“非全生”教育的盲目无序,既未充分考虑自身学科竞争力,更未预料门槛提高带来的低通过率,导致对招生计划的预见不足,从而造成了非全研究生的质量良莠不齐。
和我国不成熟的非全日制教育不同,英美一些高校以研究生课程的12个学分为界限,修够12个学分,便自然过渡为全日制研究生,其灵活性也体现在“非全生”成长空间上,如与博士学历的无障碍共通;在人才考核上,用较为独立机构的“专业认证”评价把关人才质量。在发展非全日制教育上,我国还是要多借鉴外国的成熟经验。
总的来说,目前全日制学历的社会认可度高于非全日制,所以在就业市场上非全日制学历被歧视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现实。要想改变这个现实,还需要靠国家教育政策尽早细化和企业自觉认同度提高,真可谓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啊。
上一篇: 学历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下一篇: 速递!四川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