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获得”东西需要花钱吗?
不,有时候“拒绝”也要花钱——
随着美剧《致命女人》的爆红,主演之一刘玉玲常常登上热搜。她的“Fxxk you money”(去你的基金)理论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什么是“Fxxk you money”?
刘玉玲曾在采访中提到:工作后努力攒一笔钱,称之为“Fxxk you money”,有了这笔钱,如果遇到什么意外,工作不顺或被辞退,也不用忍气吞声。
有人说:“我存钱的动力,就是为了有底气辞职。”
这样的气势,让我想起了最近一个新闻——
浙江的一个姑娘,在国庆假期突然被叫回去加班。
当她说已经有安排时,领导回复:“公司大于个人,把行程取消。”
结果没想到,姑娘硬气回怼:“那我辞职不干了!”
这个事件引起了不少讨论,有人夸姑娘霸气,也有人觉得这样太冲动。
有个高赞评论说:“这个话题之所以能上热搜,根本原因是:这个姑娘做了很多人想做,但不敢做的事。”
这是大多数人的困境:嘴上说着辞职,身体却诚实着。
当代年轻人的辞职原因
最近有个热搜:“千禧一代不断辞职的原因”——
哈佛的调查报告发现,美国50%的“千禧一代”(1982-2000年出生)和75%的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因心理原因辞职。
越来越多年轻人,因为经济压力而抑郁、焦虑。
马云说过一句话,被大家视作经典语录:
“员工离职原因无非两个:一,钱没给到位;二,心委屈了。”
根据《2018年年轻白领跳槽调研报告》显示,当代年轻人跳槽的主要原因是:“没发展空间”和“钱太少”。
图片:58同城《2018年年轻白领跳槽调研报告》
今年4月份,记者采访参加招聘会的应届毕业生。
不少95后感慨:“招聘要求高,工资低到只够付房租。”
在日剧《非自然死亡》中,迷茫的实习生问了女主一个问题:
“三澄前辈,你是为了什么在工作呢?”
她没多想就秒回:“生存。”
不是为了什么梦想,只是为了拿到工资,买想买的东西。
仅此而已。
之前有个热搜:“年轻人到底该先攒钱还是先生活”。
底下有网友留言:“这是谁yy出来的问题?”
“我们那点工资,只够生存……”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成本很高。去掉房租水电,可支配的收入不一定能满足期待。
如果想要有拒绝的底气,只能不停地积攒自己的“F**K YOU MONEY”。
辞职一时爽,但不会一直爽
最近有部很火的日剧,叫《风平浪静的闲暇》。
28岁的女主凪,是一家公司的白领,也是没脾气的“老好人”。
就算替同事背黑锅,也笑着安慰“我明白的”。
工作做得快,还要随时帮同事完成超出职责范围的事情。
可即便她如此努力维持关系,依然无法融入职场。
公司聚会也没人叫她去,生病住院了同事也没来探望。
各种委屈的情绪涌上心头,她做了人生最勇敢的一个决定。
辞职。
删掉了全部的社交软件,把家里的东西打包好,背着一床被子逃离这个城市。
这大概是很多人的梦想吧?
逃离大城市的压力,逃离生活的烦恼。
可现实却很骨感:凪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没想清楚。
28岁,女,单身,失业,没有多少存款。
“万一把钱花光了,岂不是一无所有,孤独终老?”
网上流传一句话:“生活太苦了,先辞个职吧。”
可是,然后呢?
很多人以为“离职一时爽,一直离职一直爽”,事实并非如此。
冲动离职后发现:爽完,依然迷茫。
有人说:“以为离职可以理清未来,最后只能继续当迷茫的穷鬼。”
有人说:“学医的后悔当医生很累,学设计后悔要熬夜,当老师的后悔要应付家长,学土木的后悔没有固定工作地点。”
职场上的不开心,总结就是:人不行,钱难挣。
就像微博上一个热门话题:“成年人第一次成长是发现钱不好挣,第二次成长是发现钱真的不好挣。”
还有人说,年轻时候频繁辞职,是因为不知道理想的工作是怎么样的。
你是在“工作”还是在“上班”?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为什么上班都是坐着,还会感觉疲惫不堪?
一个高赞回答:“你觉得上班疲惫不堪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根本原因在于:你其实心里很清楚你每天做的事情毫无意义。”
其实,不想上班,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爱工作。
《圆桌派》有一期探讨:“上班”和“工作”,是完全的两回事。
当年轻人说不想工作时,更准确来说,是不想上班。
“上班更像是一种为了生活而为之的事情,其中藏着一些消极、心酸、无可奈何的情绪。”
“而工作,是你真正热爱且充满干劲的。”
年轻人想要的,是一份让自己每天在进步的工作。
而不是虚度光阴的“上班”。
不少人在职场中崩溃时,经常这么问自己:
“我真的适合做这份工作吗?”
“继续坚持和努力有意义吗?”
“未来有升职加薪的空间吗?”
纽约大学有一项心理学研究:长年累月的重复型工作,会使你的精力耗损,工作热情减退,出现“工作倦怠”。
导致工作倦怠有三个原因:
1.工作没有乐趣、成就感;
2.工作无法获得对应的奖励、回报;
3.工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认可。
年轻人想从事“喜欢的工作”,但又不担心养不活自己。
于是出现了《奇葩说》的一期热门话题:
高薪不喜欢的工作 VS 低薪喜欢的工作,应该怎么选?
哈佛学霸詹青云说:“我们往往忽视了‘喜欢’的力量。你的效率,你的注意力,你的创造力,唯有喜欢可以带来。”
同样,北大“网红教授”薛兆丰在一次演讲中提到:
“找工作有三要素:兴趣、市场和能力。”
“如果你很有兴趣,但是根本不存在这个市场,别人不愿意为这个付费的,那你就工作不了。”
“你喜欢看小说,这是你的兴趣,但暂时没有这个市场,你不能做。”
他提到兴趣的力量:所有行业到了最后,都是喜欢这个行业的疯子在斗。
王凯在接受《鲁豫有约》采访时,曾说身边很多同学都不演戏了,但他依然坚持。
只要有戏拍,有饭吃,能在北京活下去就行。
在最低谷最迷茫时,他告诉自己:“你总有一天会出来的,你总有一天会跟别人不一样的。”
这种信念,一直让他坚持走到今天。
没有所谓的一夜“爆红”,只有日积月累的努力。
薛教授说,世界上最稳定的工作,是对别人有贡献的工作。
“如果你过不了这个坎,你觉得没贡献,其实挺危险。但是如果你能做到,我能够给别人需要的东西的话,你其实挺放心的。”
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你会更容易做出选择。
只可惜,很多人还没开始发力,就提前放弃了。
多少人焦虑地买着知识付费的课程,想快速获得成功的经验,又一边刷着抖音美名其曰为放松……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说过一个故事:
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
雄鹰拥有矫健的翅膀,能飞到金字塔的顶端,蜗牛只能从底下一点点爬上去。
去年大火的《创造101》中,导师Ella曾对迷茫的选手们说了一段话:
“没有奇迹,只有累积。”
“如果没有积累,就算奇迹来了,也会像流星一闪而过,昙花一现,根本抓不住。”
想登上巅峰,除了“兴趣”带来的力量,还需要不懈的坚持。
如果你天生没有矫健的翅膀,那就开始积累努力的步伐吧。
来源 | 鲁豫有约
上一篇: 注意!谈工资之前你需要了解的那些事!
下一篇: 快看! 未来10年人才缺口特大的6个专业! 就业不愁工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