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早已习惯了听或者说下面这样的话:
“来日方长,下次吧,下次再说”
“不急不急,下次吧”
“还有很多机会,下次吧”
其实,“下次吧”,这三个字反映的绝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很可能就是敷衍,拖延甚至拒绝。
也许,它就是职场上字面和真实意思反差最大的词,是职场上最大的谎言。
01下次吧:是拒绝
朋友阿慧说年初时老板答应给她加薪,第二季度已经过完,也没见动静,她又不好意思去问老板,很是焦虑。
我就问她:“年初时老板是怎么和你说的啊?”
阿慧说:“其实是我主动提的,加入公司几年,我的工作业绩不差,却比新来的同事工资低,我就找老板聊了聊,表达了希望涨工资的想法。”
“老板当时就答应了?”我追问。
“是啊,我说了自己的想法后,他表示认同,说我讲的有道理,会和HR商量一下,说下次吧,下次再说。这年初,年中的review都过去了,还要等哪个下次啊?”
我听了,哑然失笑,虽然明知会打击阿慧,但还是直言相告:“阿慧,这可不是答应,反而是拒绝你!”
身为管理者,我理解阿慧领导的思考角度并非像阿慧所想。
阿慧要求加薪的理由其实并不充分,加入公司工作多年的员工很多,大多数人都能基本达到工作目标,但是仅做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就有理由获得加薪。
在面对员工提出加薪要求或其他类似要求时没有直接拒绝,是因为领导个人及管理风格的不同使然。
有些领导会直白相告,你还没达到加薪的标准;而有些人则碍于对方面子,不愿直接say No,用“下次吧”来委婉拒绝。
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向对方提出的要求和期待过高,尤其面临资源和机会稀缺时,你更应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会遭到对方直接或者委婉拒绝。
“下次吧”无疑会在此时派上用场,作为婉转拒绝时经常使用的台词,而一旦这个“下次吧”,一次次的过去都没有下文,没有任何进展,你真的该反省和警惕一下了。
02下次吧:是敷衍
几年前在同学婚礼上碰到了10年未见的老朋友小宇,格外亲切。
谈笑间还记得和小宇那些一起学习和追梦的难忘日子。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各自生活的变迁,后来我们甚少联系,因为这次同学结婚又重逢,彼此唏嘘不已。
活动结束时,我们加了对方微信,互道珍重,相约下次要带上各自的家人,好好再聚,不约而同道:“下次吧,下次一定聚哦!”
那次之后,2年过去了,虽然同在北京,但是我们始终未再聚首,只是在朋友圈偶尔彼此点赞。
没错,早已不是年少轻狂的我们,有工作要忙,有孩子要带,加上一堆家事,把本来就所剩不多的个人时间几乎全部填满。
在诺大的北京,想要约一个人见面,来回路程至少就要花去2~3个小时。然而扪心自问,2年内真的拿不出一次时间和老友再聚吗?之前说的“下次”到底是什么时候?
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今天没有做的事,没有见的人,没有完成的遗憾,在未来某个时候,都能从容不迫,优雅的呈现。
轻易地说声“下次吧”,在情感上是真诚的,在行动上却是敷衍的。
再比如某个同事经常忘了把你放在财务月报的收件人列表,每次都是其他人好心把报告转发给你才看到。
你虽然不高兴,但还是客气地和这位发件人同事说:“请下次别忘记把报告发给我,收件人里一定要将我放进去啊”。对方也客客气气地说:“好,下次吧。”
结果下个月你还是没有如期收到报告,一开始你以为发送时间推迟,经过一打听,才知道其他人早已收到,你的名字再一次没有被放到收件人列表里。
你心里气的要死,却因为都是平级同事,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训对方才好。
对方当时在抛下一句“下次吧”的时候,注定就是一句敷衍,也许她真的并非存心就是不想发给你,而恰恰就是没走心,没当回事而已。
遇到这样的情况和这种人,无法改变对方,我们只能改变自己。
平时就可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和同事提起这个话题,并在她要发出报告的前一两天,亲自提醒一次。
类似这种“下一次”实现的概率,其实相当渺茫。
约定如此模糊,对方其实并未将其纳入自己下一步的计划清单,而隐没于接下来的各种忙碌中,最终失去了消息。
最致命的是,对方可能忘记了自己已经忘记。
03下次吧:是自我拖延甚至放弃
有时不是别人,而正是我们自己对自己说“下次吧”。
有多少回,说要跑步减肥,跑了一两次,遇到天气不好,起床晚了或是干脆犯懒,你安慰自己:先休息几天,过几天再跑,下次吧;
有多少回,你沉迷于手机游戏,女友或妻子劝你少看手机,对视力不好,又浪费时间,多陪陪她们,你紧张地打怪通关中,头也不抬,回了一句:“等我打完这回,下次吧!”,你根本没看到她们无奈又绝望的眼神;
有多少回,领导批评你工作不认真,数据有错误,报告格式不美观,让你下次改善,你心里不服气,觉得领导鸡婆,心里说:“我哪有那么多时间改,下次再说吧”。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的“下次吧”,只不过是在寻求自我心理安慰,仿佛说了这句话,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拖延,等待下次再行动,而我们今天的不作为就可以获得原谅或者忽略不计。
我们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机会还不成熟,精力还不允许,条件尚有欠缺,所以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
而这样的结果通常是下次成为没有下次,拖延最终演变为彻底放弃。
如果真的“是下一次”和“有下一次”,那就针对自己的这个“下次”,拿出“再战江湖”的勇气,拿出一份明确的下次的时间表,以及一个赏罚分明的措施,鞭策自己继续而不是放弃。
写在最后:
学会分辨“下次吧”是拒绝或敷衍,还是真的有下次,这能帮我们理性判断形势和事情的未来发展。
如果是拒绝,就要理性面对,可以进一步追问,被拒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这能帮我们拨云见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确改进的方向;
如果是敷衍,就要更加主动,因为在你看来很重要的事情,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不是优先级,主动询问,督促,甚至亲自上阵,才能打破无奈接受结果的迷局;
如果自己认定或决定真的有下一次,那就认真对待,充分准备,让自己下一次的表现更加完美。
下次,也许是明天,也许是一年,或许是下辈子,你还要这样被动等待吗?
上一篇: 阻挠你成功的矛盾心态
下一篇: 把握好这几点,就知道领导是真心培养你,还是利用你!